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的1/4左右,全球排名在120名之后,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此外,我国水资源分布其不均,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广大北方地区水资源较少,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为此,国花大力气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在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着想,国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和严控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有望得到初步缓解。在国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水处理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水处理设备市场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
水处理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两类,无论如何处理都离不开膜的使用。随着膜技术处理工艺的不断成熟,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据统计,我国膜法水处理市场规模高达200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加入。国外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比较有优势,国内企业价格上比较有优势,而且本土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未来几年,我国的环保投入会继续快速增加,给水处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水处理设备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我国水处理设备行业仍存在着问题。
一、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整个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至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水处理设备管理体系,特别是从事水处理设备生产的企业分散于和地方的各工业部门,没有明确的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产业门槛偏低导致整个行业鱼目混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皮包公司大量存在。中央电视台曾曝光甘肃省某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不长时间,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按当初招标资料再找设备生产企业,企业已经找不到了,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没有达到治污的目的。
二、产品质量监管缺失。
由于水处理设备的特殊性,许多生产厂家只是加工零部件,成品需要到使用现场才能组装成型,质检机构针对产品的质量检验也必须在设备使用现场进行,但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划分,质监局只是把好产品出厂质量关,对于使用现场的产品没有监管权,而当地环保部门只是对整个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管,现行的工程监理也不包括设备的监理,可以说环保设备的质量监管基本还是空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水处理设备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长期无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虽然目前也开展了环保产品认证,但这种认证属于自愿性的,相关配套鼓励政策也没有出台,企业认证积性不高。因此,目前主要是靠市场行为来规范行业的发展,但我国的市场机制一些方面还不规范,这就为某些企业钻监管的空子提供了机会,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投资效益并造成了环保产品市场混乱,妨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严重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品标准化发展滞后。
例如在水处理设备的标准管理方面,截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制订更是处于滞后状态,3种行业标准并行,环境保护部行业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都涉及水处理设备,但却各自有标准制定计划和技术机构,存在部分标准重复制定、标准应用扯皮以及标准管理混乱等现象,标准中的大量技术数据和指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国外标准、产品样本,缺乏科学技术研究,数据缺乏实验结果验证。